让素材引领学生心智成长  -----2018年广州学习交流   罗琴

 二维码 5
作者:罗琴

让素材引领学生心智成长

-----2018年广州学习交流   罗琴

2018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我们一行十人很荣幸被学校派往广州,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智慧型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能够有此机会外出学习、开阔眼界、提升德育管理能力我们倍感珍惜,在学习期间,我们服从主办单位和学校任主任的安排,专心听讲座,认真做笔记,积极与专家们互动与其他省市的老师们交流。每天学习结束后,我们轮流写简报并配插图,总结一天的心得和收获。

这次的培训短暂而充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们的讲座或高屋建瓴或贴近生活接地气,或高瞻远瞩或侧重细节有特长,展示出不同的风格,让我们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广东“百万年薪校长”何汝玉,曾把一个学生近似于土匪的学校最终带领成各项工作在广东省都名列前茅的好学校,而在她53岁临近退休年龄时,被高薪聘请到高强度的私立学校---广东惠州外国语实验学校任校长。她的管理理念是“细节德育”模式。即管理中注重细节避免粗枝大叶,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细节和点滴教育。她的《做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引路人》中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刻,与大家共勉:我深爱我的每一个学生,爱他们的全部,包括错误:爱优秀学生,因为他们是班里的榜样,给老师带来快乐和荣誉;爱学困生,因为他们让我学会了付出与努力;爱贫困生,因为他们让我学会了关爱和尊重;爱那些犯错误调皮捣蛋的学生,因为他们让我学会了宽容和谅解。让我们做一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老师。班主任工作再“细”也不为过。“好习惯是你一生用不尽的财富,坏习惯是你一生还不清的债务”何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细节德育”还得从一日常规抓起,从细节入手,通过生活、学习中的训练和强化而逐步形成习惯,进而积淀为学生的素质。

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施毓凯教授,具有丰富的学校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与人才测评的丰富研究经验,更有着优秀的演讲才能,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吸引了每一位参培老师,大家都在专注聆听,认真做笔记,积极互动,会场气氛热烈,笑声不断,老师们收获颇丰。他的讲座《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问题,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老师自我修行修炼的过程。

还有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特级教师李楠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师德课程《轻轻松松看电影,认认真真做老师》。她用《芳华》、《神秘巨星》、《无问东西》三部电影,分别从观众视角、生活视角和师德践行三方面,向我们传达了师德的意义和内涵:作为一名老师,不管你的从教时间有多长,都应该有着初为人师的那份质朴和执着,不要被世俗所影响。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三部电影的启示PPT)

此外,我们还听了其他几位专家的讲座,参观了广东省著名素质教育学校广州市华阳小学和广东省“十佳”民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番禺学校

下面,我就重点介绍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对我们一线德育老师最有启迪的一位专家教师-----广州中山纪念中学的王家文老师以及他的素材型班会课。先说说其人,生平很简单,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的数学老师和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当代“中国素材型班会课的先行者和领军人”。

什么是素材型班会?班会中,老师的主观阐述退居幕后,而是结合班会主题,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真实,丰富,感人,励志,正能量的素材说话。素材来自于生活、新闻事件、阅读素材以及漫画,歌曲、影视等,再配以精心选取的音乐和文字,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极具冲击力的声、光、色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班会由课堂向生活延伸。没有孜孜不倦的教诲,没有苦口婆心的劝导,也没有声色俱厉的恐吓,有时候几张图片,一段音乐更能促动学生的心灵。以一当十,胜过万语千言。

下面我们来看看王家文老师的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念亲恩》中的一个素材。(播放视频《来一斤母爱》)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正是由于王老师善于思考和总结,在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教育的素材,再引导学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人生从而提升自我的思想认识水平。

我们知道,学生是普通人,普通人学了一段时间后就必然会疲惫。如果老师有足够的素材,就能时时激发学生的斗志。我们学学王老师是如何激励学生的。每次大考后三天或一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我们老师希望那些考差的学生尽快振作起来,那些考好的学生不要骄傲,不要得意忘形。如果我们只在班上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失败乃成功之母”等等说教,一点用都没有,说了等于没说,道理学生都懂。王老师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他也会有一段说教,对于那些付出努力依然没有进步甚至退步的学生,他会说,我能够理解你们此刻的心情,就像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满怀希望地去培育他们的庄稼,到头来却两手空空。希望你们要静下心来,相信世界最终是公平的。今天,我们遇到了挫折和打击,但不能一蹶不振,只为了那挚爱的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因为,心还在,梦想就在,希望就在。 接着给大家播放刘欢唱给下岗工人的《从头再来》。让学生放下手中书本,大声唱两遍,十分钟后,擦干眼泪,重新振作起来。

在孩子们高考出征前夕,王老师会给他们鼓劲加油,他的方法新颖的多。(看视频《高考前最牛演讲》)当时应学生的要求看了两遍,笑了好一阵子,紧绷的脸一下子松弛了很多。然后站起来喊了口号,就上考场了。

其实,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不是终极目标,而是对学生心理力量的一个历练。励志、宣誓等仪式只是一时鼓动,不如把学生培养成一种常态的心里平静的好习惯。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心安即强大”是他们的班训,是贯穿三年的终极理念。“心安”就是心静如水,情绪安宁,心态平和稳定。一个人只有在心绪宁静的状态下才能真正把一件事做好,不要刚猛有余,而韧性不足。

  其实,平常我们老师也做的很多,只是缺少整理和总结。上面选取的这几个素材只是抛砖引玉。生活中时时处处皆有素材,我们只要有心,把一些素材梳理加工,用于引领学生心智成长,往往胜过我们的千言万语。现在的学生不喜欢成天说教唠叨的老师,那么就让素材引领他们心智的成长吧。这样,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多一分观察和思考。

                                 



匡山书院手机端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